古镇都具有历史悠久,广阔土地上有着很多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其中有部分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而赤水有着许多历史悠久的古镇,那些古镇书写了历史的痕迹。
对于大同古镇,位于赤水市城区西部,水陆交通便利,经赤水河入长江可到重庆、武汉、上海。浓郁的耕读文化,淳厚的乡民性情,各地商人捐资修建的会馆,保留至今的豪宅大院、望族祠堂,以及沿袭的一套祭祀类建筑,与山、水、林构成和谐、美丽的自然人文生态环境。
古镇现存建筑建于明末、清初,由古街、古码头、古井、古街房、古民居、古庙宇、古会馆、古碑、古牌坊等组成,古墓、古碑、古牌坊则结构严谨,绘画雕刻、书法文字一应俱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被称为“石头写成的历史”。
古镇房屋以街道为建筑的纵轴线和横轴线串架接庐紧连延续,相向一字排开。建筑材料采用木材、杉皮、小青瓦、丹霞石,楠竹等多种自然和人力加工的材料,由形体、质地、色彩、不规则对称等项构成古镇建筑艺术的形式美,在黄金分割、体的尺度、透视的夸张、色彩的协调与互补的序列组合中的敞闭、韵律、穿插等,都存在着传统建筑的一定的客观法则,充分发挥出古代建筑艺术的表现力和艺术综合能力。
镇边宝元乡的宝元梯田是当地的胜境。宝元梯田最早开垦于东汉时期,形成于明末,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千百年来宝元梯田始终保持了原始风貌,厚积了历史文化的内涵。
每年农历三月,灌水后的梯田,在阳光映照下,无边无际、重重叠叠,非常壮观;农历五月,青绿的稻田,如碧玉般美丽,是观赏梯田最好的时节;农历七月份,水稻成熟,金黄的稻穗铺满整个梯田,又是别有一番情趣。
据墙体广告了解,而对于复兴古镇,它是赤水河畔一个重要的港口,是赤水著名古商城,亦为黔北军事要塞。南宋苗民作乱,明代平播之战等都在此发生过战斗,清朝太平军翼王石达开过黔境入川,也曾先后两次攻占过复兴场。
作为川盐入黔第一个大港口,复兴镇当年商贾云集,繁华一时,100多家临街店铺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商品,高耸林立的木楼和临街的老店铺成为复兴镇最重要的标志。
这里的古巷道与公路平行,当地人习惯地将这条始建于北宋年间的巷道称为老街,古色古香的民居和古老的石板路被完整地保护起来。高墙青瓦的江西会馆,有着百年历史的民居,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镇边的仁友溪景区不可不去。景区内森林茂密,丹霞怪石,瀑布成群,桫椤密集,神秘岩穴,奇异树根;竹海湖、太平军遗址、江西会馆等,把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景区内的龙风岩丹霞绝壁上,生有两棵百年的古榕树,环抱着一块丹霞巨石,其左边的主根顶起巨石。该榕树根系十分发达,主根长约30米,既粗又壮,镶嵌在两大块丹霞石缝之间,一端如虬龙引颈吸水,因此又被誉为“霸王根瀑”。
瀑布群是由犀牛潭瀑布、中山瀑布群、箱子岩瀑布群构成。尤为突出的是中山瀑布群,它是地球冰川时期,经过地壳运动、冰川冲刷而形成,瀑布整体看似一幅较大的瀑布,仔细看却是由8个形状不一、各具特色的瀑布组合而成。
河畔古镇位于赤水河畔,有近千年的历史,由于境内岭高沟深、溪河纵横、扼水道控驿道,是出黔入川的重要地理位置,历来只要烽火一起,即为兵家必争之地。远不可考,明清以来,历代执政者均在此屡兴兵事,间或有屯兵驻防。
据赤水墙体广告了解,河畔古镇迫于商贸军事和水陆运输的需要,丙安先民采用了颇具特色的木框架吊脚楼型制建筑技术,在高出河岸几十米的岩壁上,妙借山势,就地取材,建造出一幢幢悬空而起的吊脚楼。
古镇内由一条曲折的古石板街连结,成为独有的特色,街面的最宽处约4米,最窄处约1.5米。街房屋面为小青瓦,房檐从街两侧伸向街心,原本不宽的街道显得更加狭窄,站在街上仰望天空,有一种“一线天”的感觉,于是又得名“一步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