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江阴墙体广告 自4月起,江阴市司法局对社区矫正集中教育工作进行改革创新,引入社会力量,将一部分集中教育外包给社会专业机构,不断加强教育的科学化、专业化、深入化。目前,首批50名社区服刑人员正由社会机构的老师进行12期、每期3小时的《弟子规》集中学习。
50名社区服刑人员分为忠信、孝悌、仁爱、礼义、和平等五个小组,采取老师集中讲授、观看视频、交流感想、分组讨论等模式,深入学习《弟子规》这一儒家经典。同时,按组建立微信群,每名社区服刑人员在群里早晚汇报学习进程和心得体会。自引入传统文化教育以来,已初显成效。
一是“被动通知型”变“主动报到型”,教育纪律得到增强。过去社区服刑人员参加集中教育,多是由各个司法所安排时间后,然后再一一通知社区服刑人员前来参加,时间不固定,社区服刑人员都是被动型的等待通知再来参加,随机性、变动性较大;现在则是固定了每次参加教育的时间、地点,由参加的社区服刑人员根据课程,提前安排时间,自行前往报到,工作人员点名,6周时间已过,出勤率达到99%以上,未出现一例无故缺席现象,教育纪律得到进一步增强。
二是“零时拼凑型”变“学习稳固型”,教育形态得到延续。此前的集中教育都是由司法所自行安排,教育内容各不相同,强调针对性,缺乏必要地延续性;引入传统文化教育后,以培训班的模式开展,使得教育内容在强调了针对性的同时,更具备了延续性,可以更好地从不同层面持续触及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灵,更好地引起共鸣,功效更加显着。目前所有参加人员均能按要求完成布置的“家庭作业”,即通过微信平台与同学分享学习感受和身体力行后的快乐,这是以前所不具备的教育效果。
三是“教育强加型”变“心理接受型”,教育内容得到认同。之前的集中教育,多数开展的是法治教育,内容单一,模式单板,很大程度上得不到社区服刑人员的认同,社区服刑人员普遍都是为了完成集中教育任务而参加教育,无论课上讲得多好,出门就忘,也许能有一点效果,但绝对是少数;而现在学习的传统文化教育,其中很多东西都是身边亲身经历的,比如孝、信、礼、仪、身体健康等等,这就从心理上直接切中了他们的要害。相比于法治教育继续强化“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来讲,这些更能触动他们心灵。从社区服刑人员写的学习感想中,明显可以读出他们渴望尊重,弥补亲情,想要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心变化。传统文化教育引入社区矫正的成效初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