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墙体广告发布 中新上海网6月17日电 (刘金玉)6月 20日,是传统农历佳节端午,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也是中国第十个文明遗产日,为了将文明遗产带进学校,传承端午传统习俗,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的师生 们和长宁区的民间艺术家们在该校闵行校区举行了一系列别开生面的“体会传统文明,亲历手作端午”活动,让同学们亲身体会端午风俗文明,亲历文明遗产传承。
坚持多年举行学校端午游园会
从 2009年开端,华师大社会发展学院的师生们在端午举行游园会,至今已经坚持了多个年初,这项活动也已成为华师大文明建设的重点支持项目。本年的游园会从 6月初开端通过微信渠道、海报宣传招募扮演的志愿者,同学们报名积极,纷纷表示想参加活动的希望。参加活动的张丽娜同学说“那 年我刚考入华师大的时候,就在学校主页上看到了端午游园会的盛况,觉得华师大真是个格外有文明气味,也格外重视传统文明的传承,我那时就十分想参加这个活 动了。本年我和宿舍同学看到了招募海报就马上报了名,通过选拔咱们今日扮演的是‘荡湖船’节目,虽然排练很辛苦,但十分有含义!希望这个活动可以一向办下 去!”
现场体会项目招引中外学生参加
端午游园会的现场,在 长宁区民间艺术家们的指导下,同学们舞起大龙,荡起湖船,打着莲湘,还有教师女扮男装演起了屈原,为咱们点雄黄。同学的载歌载舞为这个绵绵阴雨中的端午季 增添了阵阵暖意。活动也招引很多外国留学生驻足观看,并且有的摩拳擦掌,拿起莲湘等东西比画起来,在舞蹈教师的指点下居然扮演地像模像样。为了让同学们有更多的民间传统体会,社会发展学院风俗学的同学们根据斗草、簪花、绣荷包等传统端午风俗,联系现代元素和同学们的喜好,规划了一系列端午风俗体会活动。在“体会风俗、手作端午”的货摊上,同学们有的跟着工作人员一同制造簪花;有的不断尝试着各种办法想要得到“立蛋”的窍门;有的跟从教师学习制造精巧的荷包,还在荷包里缝进写好的纸条,把想说的话做成荷包送给好朋友。现场还设有“甜咸粽子大PK”的投票板前,同学们争着为自个喜爱的甜粽或咸粽投票。“传统文明是咱们走向将来的基点,咱们生于斯、长于斯,是咱们不可能扔掉掉的文明基因,咱们只要让学生在活动体会中深入地舆解了传统文明及其对咱们的含义今后,才干更好得习惯现代社会、发明今世文明。”华师大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风俗学家田兆元教师说。
非遗传承人进学校教授手艺
今 年华师大还请来了浦东的绒绣非遗传承人来教同学们绒绣技术。她们在现场为同学们展现了精巧的绒绣著作,并为咱们教授了绒绣技术,让师生们亲身体会了一回 “咱们闺绣”的感触。闻讯而来的师生们,或驻足观看,或举起手机摄影,或亲身上阵绣上几针。这次进行教育的浦东非遗传承人徐阿姨说,“这次非遗十周年的活 动,在华师大和才女们在一同,教才女们学绒绣我觉得十分高兴。才女们积极参加、一学就会,并且温文尔雅、秀外慧中,学习绒绣今后还有志愿制造自个规划的图 样。咱们这些老艺人十分感动,觉得绒绣这一项非遗技艺后继有人了。”近期,华师大社会发展学院还将邀请颛桥剪纸等非遗传承人连续走进学校为同学们教授手 艺。
在节日空气里感触传统文明魅力
在端午节这个传统风俗节日到来之际,华东师大将民间的非遗传承艺术家们请进学校,带领师生们体会传统文明、领略风俗风情、学习民间才智、添彩学校生活,不只让咱们亲历了传统文明的传承,也为传统文明写入新的生命力。“之所以每年坚持举行大型风俗节庆活动,是为了让学生在节日的空气里感触传统文明的魅力,感悟中华文明的精华,提高民族文明的自信心与自豪感。”社会发展学院党委副书记黄燕教师说。据悉,为了让这项活动长时间坚持下去,本年华东师大社会发展学院和长宁区文明局合作,建立了长宁区非物质文明遗产传承基地,并在本年端午游园扮演之前进行了授牌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