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黔江高墙广告 市工作什么最难?有人说,千难万难,征地拆迁最难。但就是这个被称为“天下第一难”的事,舟白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一班人却用实际行动硬“啃”了下来。街道全体党员干部自觉践行“三严三实”,积极学习“老马工作法”,念好“责、实、理、情、法”五字诀,敢于担当,敢于作为,诠释了一种新的“速度与激情”。
近日,记者在民族风情城规划地块看到,昔日的荒坡坟山已不见了踪影,错乱的农家小屋也已拆迁完毕,工人们正在做好进场施工的准备。附近的武陵山国际商贸城、城市峡谷景区等项目工地秩序井然,印象中征地拆迁“两军”对垒、剑拔弩张的画面已不复存在。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舟白街道共征地558亩,拆除房屋191户,迁坟319座。“舟白模式”已成为全区征地拆迁的一个标志性符号。
记者在街道2014年12月的一份征地拆迁工作会议记录上看到,项目分管领导:庞国君;工作人员:曾俊;分管项目:职教中心迁建项目、城市峡谷景区;完成时间:2015年6月30日前。同时会议记录上还记录着街道其他几位领导的工作情况。
据街道党工委书记庞一胜介绍,舟白街道是新城建设的主战场,街道党政一班人在分析战略定位、梳理重点工作的基础上,提出“抓拆迁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将征地拆迁作为全街道中心工作来抓。主要领导负总责,4名处级领导分项目各负其责,抽调相关站所8名精干力量与村干部组成拆迁工作队。通过定分管领导、定工作人员、定具体项目、定完成时间“四定”措施,落实“领导包片、干部包户、限时完成”责任机制,层层传导压力和责任,营造“比学赶超”工作氛围。在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后,全体干部职工想尽千方百计、跑遍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也要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同时,坚持谋在前、干在先,充分发挥领导班子带头示范作用。每个项目开工前协调会领导必参加,工作队遇到久攻不下的“硬骨头”领导必接手,拆迁户要求见面领导必须到场。领导班子靠前指挥、接力攻关,街居干部积极配合、全力以赴,上下齐心,强力推进征地拆迁工作。
居住在学府二路的张某家涉及到征地拆迁。因为他常年在外养蜂,街道工作人员多次与其电话联系,一直没能面对面坐到一起商谈。有时候约好了时间,工作人员去他家等候半天。因为养蜂在外边东奔西跑,经常临时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好几次工作人员等到天黑也没能与他见面。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顶着烈日,工作人员都毫无怨言。最后,在跑了近30次后,终于与张某达成拆迁协议,顺利拆迁。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为了做好征地拆迁工作,街道工作人员每天用脚丈量着新城的每一寸土地。他们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不分上下班、不分节假日,充分发扬实干、苦干精神,跑破“铁鞋”、磨破“铁嘴”,坚持与群众面对面交流,理性面对拆迁户责难,针对性地采取“约”、“盯”、“扭”、“守”等办法,不遗余力扫清工作障碍,常常为一拆迁户登门做工作在20次以上。
街道办事处主任潘东说,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全体党员干部讲究实际、实事求是,这是工作中最基本的要求,做不到务实肯干,事情肯定干不好,肯定不能够让人民群众满意。
潘东介绍,街道征地拆迁全体党员干部,不但务实肯干,勇于担当,而且还有自己的一套方法。针对“跟风式”的对象,坚持“两条腿走路”,即利用法律的权威来推动内部“谈判”的顺利开展;针对“背后有人”的对象,通过做“关键人”工作,最终达到拆迁目的;针对“抱团式”对象,通过“感情融化”的方式先行突破一户,促其内部感化,最终达到拆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