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毕节,有许多孩子们上学成为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因此如何控辍保学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保持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和巩固率逐年提升的良好势头,毕节市强力推出“控辍保学”行动。俗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 再苦不能苦孩子
威宁自治县斗古乡斗古村修教学楼,水不够用,老百姓自愿把自家的水窖让出来,却到几公里外去挑水吃;织金县大平乡是贵州省100 个一类极贫乡镇之一,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但就是在这样一个见到客人“宁愿招呼喝酒,也不舍得上水”的重度缺水的地方,却在短短几个月内建起一栋6 层的教学楼和一栋4 层的学生宿舍。行走在毕节试验区的田间地头,记者总会听到干部群众心系教育、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
“人口基数大、底子薄、基础差、欠账大”的毕节试验区对于教育的期望和重视毋庸置疑。
毕节试验区建立以来,试验区上下积极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重要位置,艰苦奋斗,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和试验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毕节试验区的教育事业在基础十分薄弱的起点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逐步建立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试验区教育体系。
然而,毕节试验区的教育和其他贫困地区一样,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不可避免地存在适龄儿童入学率等许多义务教育指标处于“临界线”上的情况,并且辍学率时有反弹,特别是初中入学率不稳定。
毕节上下始终坚持把“控辍保学”工作作为提高义务教育办学水平的重点来抓,建立完善了义务教育“控辍保学”的长效机制,做到责任落实,目标明确,措施有效,狠抓“控辍保学”工作,全力保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和巩固率逐年提升的良好态势。
据毕节墙体广告悉,目前,一场针对流浪未成年人、留守儿童、残疾学生、经济困难学生、孤儿、辍学儿童少年等进行的全面大排查正在全市范围内有序有力地进行着,确保适龄儿童该入学的一个都不能少,已入学的一个都不能走。
毕节对离家出走、四处流浪的未成年人要确保找到,进行重点帮扶救助,对辍学儿童、少年要确保返校上学。今后要建立定期排查制度,随时掌握情况,有效解决存在问题,形成救助保护工作的长效机制。
截至12 月1 日,全市共排查253 个乡(镇、办事处),小学2207 所,教学点305 个,小学在校生958741 人;初级中学288 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04 所,完全中学65 所,初中在校生466224 人。通过开展大排查大劝返,义务教育阶段共劝返辍学学生1421 人(留守儿童877 人),其中,小学劝返复学923 人(留守儿童554 人),初中劝返复学498人(留守儿童323 人)。目前,各县(自治县、区) 劝返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开展。
这一组组的数据,看似简单而枯燥,却凝结了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各个部门、全市教育战线上教职工和各族人民多年以来的艰辛劳动与无数心血。
正如纳雍县曙光乡河溪小学的老师郭勇所说,现在老百姓的观念已从过去不愿意让孩子上学转变为积极送子女上学,从认为“读不读书都一样”到“要读书才能脱贫致富”的意识变化;各级政府和广大干部也从发展教育力不从心,到高度重视教育,在“优先发展教育”的观念中深化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认识。
“一个都不能少”,这是量的终极延展,更是教育大计在思想上与实践中质的飞跃。
良好的教育是保证孩子良好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推进毕节经济发展大计的重要措施,这样能够保证经济得到稳定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