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墙体广告 莆田市城廂區華亭鎮下花村一帶,山明水秀,景色怡人,然而在該村的半山腰上卻有兩家養豬場,糞水未經處理直排,流入山下的一個大池塘后,匯入木蘭溪。
該村村委會表明,兩家養豬場存在多年,鎮政府已計劃將其撤除。城廂區環保局表明,該村為畜禽禁養區,兩家豬場也無相關環評手續,屬於違規豬場。昨天,相關部門已開始著手關停和撤除這兩家養豬場。
這兩家豬場因為擔心污染山下環境,前些年才從山下搬到山上,不料居高臨下排污,反而形成更大污染。市民呼吁,莆田的豬場整治,要避免污染“上山下鄉”。
豬場臭味逼人 排污管直排溪流
昨天下午,下花村邻近的一處山腰上,就聞到一股冲鼻的臭味。發現從豬場內伸出了幾根白色的管道,其通向路旁的水溝,周邊都是豬的糞便排放后的痕跡,臭水沿著山間的一條排水溝流進山下的池塘裡。數千平方米的池塘水面上長滿了浮游植物,近岸的池水烏黑發臭。在該豬場往山上約20米的当地,還有另一家豬場,同樣惡臭熏人。
用pH試紙現場進行了測試,試紙沾到取樣水不久后,就当即變成了墨綠色。pH值顯示在9和10的區間,明顯呈鹼性。
“兩個豬場已經存在很多年了,糞水都沒有經過處理就直接排放。”乡民陳先生告訴記者。
另一位乡民也表明,養豬的山上其實有水質很好的山泉流,一些乡民自接水管從山上取水,現在泉流被豬場污染了,下流的池塘也變臭了,“太惋惜了”。
豬場主:被请求搬到山上沒想到也有污染
一家豬場的主人说,他的養豬場原來設在山下的華林工業園區邻近,十幾年前,因華林工業園區建設的需求,同時擔心周邊環境受污染,他的豬場被请求搬到了現在的当地。“原以為在山上養豬周邊沒有居民,不會對環境產生影響,沒想過會污染到下流。”
該豬場主還介紹,山上的另一家養豬場於2010年前后從山下搬上來,當時那家豬場位於下花小學邻近,鎮政府擔心其影響到學校和周邊的環境,因而責令豬場遷到了山上。
這兩家豬場现在都接到了相關部門请求關停和撤除的告诉。
市民:豬場整治 要避免污染“上山下鄉”
染‘上山下鄉’的典型。”現居福州的莆田人劉先生對此深有感觸。就以福州為例,近十幾年來,隨著城市基地不斷擴大,福州的養豬場越搬越遠。2002年,福州市規劃市區三環路以內區域、福州市區內河上游匯水區一些乡民表明,當初為防污染讓豬場搬上了山,可豬場上山后,卻沒有中止污染山下的環境,這種趕豬上山的做法,在華亭鎮别的的村庄也有,他們覺得政府的這種做法並不可取。
“華亭鎮下花村的養殖業發展,恰是近年來污域等為畜禽禁養區﹔2004年,大多数養豬場已搬到閩侯、永泰、連江及晉安區一帶。“豬場好像越搬越遠,但污染源並未明顯消除。”劉先生認為,不少豬場搬至閩江福州段上游、大樟溪沿線或晉安區北峰山區,污水經江河支流或山澗小溪,最終還是流入閩江。
现在,莆田正在進行新一輪的生豬養殖面源污染整治。“豬場不能一趕完事。”劉先生說,莆田市相關部門一定要有避免豬場污染“上山下鄉”的意識。
生豬整治不到位 当地政府將被通報
除了污染“上山下鄉”外,華亭鎮的生豬整治作业還時有反彈。《莆田市城廂區2015年度畜禽養殖污染整治作业计划》就明確指出,華亭鎮對畜禽養殖污染的調查了解不全部,進展較為緩慢,并且出現“反彈復建”現象。該计划请求,各鎮要盡快建立健全巡查、處置等作业機制,配備作业人員,對“反彈復建”的要堅決予以取締關閉,要堅決杜絕“邊拆邊復建”“異地復建”現象。
省農業廳有關人士指出,根據省政府“六條措施”的请求,到2015年上半年,全省禁養區內的生豬養殖場(戶)要全部關閉、撤除。“禁養區內的要拆,可養區內存欄小於250頭、排放不達標的也要拆。”接下去,省環保廳與省農業廳還將聯手對畜禽養殖污染開展專項執法檢查,作业落實不到位的当地政府將被通報、約談或者限批。
省農業廳有關人士還表明:“當前拆掉的是粗豪式、高污染的豬場,大力發展的是標准化、生態型的規模豬場。”
“2015年上半年,全部完成禁養區內生豬養殖場關閉撤除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