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北市烈山区的榴园村原是塔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村民世代守着一片自明清时期留下来的石榴园,现在这片古石榴园成了村里的宝贝。石榴园不仅继续产果,而且成了景区,该村依托着石榴园建起了别样风貌的新村。
榴园村,该村在淮北市的最东边,再往东就要到宿州市地界了。据宿州广告了解,由于地处偏僻,以前的榴园村也苦于没有生财之道,村民一直富不起来,惟一让大伙津津乐道的便是村里大片的古石榴园。据村民介绍说,村里种石榴的历史很久远,现在仍有从明清时期留下来的近千亩古石榴园。正是这片古石榴园的开发和利用让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榴园村,村里的房屋均经过修葺和粉刷,加上宽敞的环村公路,一派新农村的气象。各家房屋的样式并非统一,而是大小高低各不同,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村里。村民表示,房子都是根据各家的经济情况和个人想法重新修葺的,都很新但又保留着原来房屋的特点。
宿州墙体在村民禹统锋的院子里看到,几棵挂满果实的石榴树非常显眼,每棵树上都挂着上百颗大石榴。“家里种石榴树也是我们村的特色,看着好看,结的石榴也好吃。”村民说,院里大大小小9棵树能结几千斤石榴。“现在村里家家户户种石榴,不少大户有自己的冷库储藏,村里也有集中储藏的冷库。”村民说,石榴销路很好,储存下来到春节前后价格更高。
过去的榴园村,该村村民说:“村里以前又脏又乱,到处都是草垛、枯枝,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雨天根本没法出门。现在,俺村像花园般的‘绿色村庄’。”放眼望去:村民家的房子或一层或多层,都是白墙红瓦,风格统一;墙上还绘有“宋濂借书”等历史故事。村中道路都被修成水泥路;路旁,一位身着环卫服的村民正在保洁。
去年在进行新农村建设时,区里没有大拆大建,而是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对每家房屋进行整修,既保持了特色、又美化了村容。榴园村在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还建立了“民俗博物馆”,博物馆内陈列着织布机、独轮车、石碾等与皖北村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器物。
他们利用美好乡村建设之机,重建榴园村小学,还建设了休闲广场、卫生室等。该村公厕、垃圾收集房、卫生室等设施一应俱全。在淮北及其周边,人们一直有到榴园村“春夏观赏石榴花,金秋亲手摘石榴”的习惯。
随着榴园变靓变美,前去休闲观光的游客更多了,农民的收入也随之增加。今年该村的石榴又获得了丰收,还卖出从来没有过的好价钱。石榴旅游文化节期间,村里不但石榴卖得好,村民开办的农家乐、超市也异常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