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白城市墙体广告发布 聂生茂、周玉浩、罗东秀、徐振明……这些名字虽然很陌生,也许很多人不曾听说,但他们却以一个共同的名字——老兵被人们所铭记,他们的精神早已世代相传。在战争年代出生入死,在和平时期不改本色,为国家无怨无悔地奉献着,将个人功名利禄置之度外,将“不怕牺牲、功而不傲、奉献终身”的老兵精神默默传承,祖国和人民也从来没有忘记曾经浴血奋战的你们!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军区关心关爱抗战老兵的举措行之有效。各级民政部门、地方和军队医院、社会各界开展的献爱心活动成果颇丰。
“大爷,我们来看您了。我先给您量量血压……血压还是有点高,您的药得接着吃。”6月25日,在通化县快大茂镇,解放军206医院的“爱心献功臣”医疗小分队来到“独腿英雄”宗成初的家,为这位二级伤残军人进行身体检查。解放军206医院“爱心献功臣”医疗小分队送诊服务只是我省关心关爱抗战老兵的一个分画面。白山松水间,关心关爱抗战老兵的步伐从未停止。省委、省政府始终关心着抗战老兵的生活,时刻为抗战老兵带去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建立抚恤补助增长机制,提高在乡老兵生活水平
“我们这啥也不缺,吃饭能用几个钱,政府每年都给我们发补助,缺啥少啥都给我们送。这日子过得能不好嘛!”站在收拾整齐的小院里,抗战老兵孙庭江看着那一小片已经成熟、等着采摘的青菜,眼里充满了满足。
长期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对在乡抗战老兵的抚恤优待工作,先后出台了《吉林省拥军优属若干规定》《吉林省军人抚恤优待办法》《吉林省烈士褒扬办法》等抚恤优待政策。积极建立抚恤补助增长机制,使在乡老兵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近年来,中央和我省大幅增加优抚经费投入,先后17次提高在乡老兵的定期定量补助。目前,我省在乡抗战老兵定期定量补助标准达到了每人每年9620元,比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时增长260%,在乡老兵优待金标准平均达到每人每年2556元。抗战在乡老兵的定期定量补助和优待金两项补助合计达12176元,已超出了2014年度我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80元的标准。
敦化市还将在乡老兵全部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并享受最高标准。 敦化市民政局副局长张鸿丽介绍,敦化市在充分落实上级优抚政策的同时,为提高在乡重点优抚对象的生活水平,决定将在乡复员军人、残疾军人、烈属、因公牺牲和病故军人遗属、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参战参试人员全部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并享受最高标准。在乡重点优抚对象优待金,按上年度农村人均收入的30%规定予以落实,2014年达到每人每年3400元。“敦化市财政逐年增加优抚补助配套资金,近三年来,每年均达到300万元以上。我们就想让老兵们过上无忧的晚年生活。”
建立医疗保障体系,解决在乡老兵基本医疗问题
“有个病啥的,都不要自己花钱看,国家都给报,这么好的生活,可得感谢党啊!”住在通化市光荣院的抗战老兵杨贵学脸上挂着笑,“现在可真是幸福,每年都有体检,政府比我自己都关心我的身体。”
近年来,我省注重加强对优抚对象的医疗保障,先后下发了《关于切实解决在乡老复员军人等重点优抚对象生活和医疗困难的通知》、《关于建立全省在乡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体系的指导意见》和《吉林省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实施办法》等政策措施,逐步建立起以社会医疗保险为基础、以民政医疗补助为补充、以医院优惠优先为辅助的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体系。目前,我省在乡抗战老兵的住院医疗费均达到100%报销。各地还结合实际,为在乡抗战老兵的日常用药提供了一定的经费保障。
通化市采取医疗保险、医疗补助和医疗优惠相结合的方式,妥善解决抗战老兵等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问题,实现了抗战老兵、在乡复员军人和1-6级残疾军人门诊及住院医疗费用100%报销。2012年以来,先后为抗战老兵等在乡复员军人投入医疗补助资金280多万元。
省民政厅副厅长李轩告诉记者,省民政厅还筹集专项资金137万元,为有听力障碍的在乡抗战老兵等优抚对象配发了1055台助听器,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到家里送药、送诊、送健康,很多在乡老兵对于“爱心献功臣”医疗队都不会陌生。自2000年起,我省已连续14年开展了“爱心献功臣”医疗队下乡活动,共派出261支医疗队,累计投入700余万元。
解放军第206医院启动“爱心献功臣”医疗小分队已经走访驻地500多户老兵,为他们提供健康医疗服务,建立健康档案,记录疾患信息,定期跟踪指导。并为老兵发放健康保险箱,箱内包括电子血压计、体温计、爱心卡片、常备药品等,小小的保健箱,却承载了医院对老兵的关爱。在不断与老兵接触中,解放军第206医院政委葛双波感触很深,“老兵们都觉得党和政府帮助他们解决了很多困难,内心充满着感动和感激,也想尽力帮助身边的人。这都让我本人包括我们单位的现役官兵深受教育。我们也要尽全力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让这些共和国的功臣们在垂暮之年享有更多的温暖。”
实施安居工程,改善在乡老兵的居住条件
“我们住的这个房子是国家给买的,维修、换窗户、保温板、盖棚,都是国家给买的。花了多少钱我都不知道。国家这么关心我们,这生活好啊!”抗战老兵罗文亮的老板闫金美看着新换的塑钢窗,对家里的一切都特别满意。
从1998年起,我省就先后实施了“帮老兵建房三年规划”、“千户扶优安居工程”、“小康建设达标工程”、“包保功臣户工程”等,2005年又利用三年时间,全面开展了“在乡老兵安居工程”, 通过采取个人筹集、政府投入、社会捐助、单位包保、政策减免等多渠道解决建房资金,累计投入资金2.1亿元,为1.5万户在乡老兵的住房进行维修改造。一系列安居工程的实施,使在乡老兵的住房得到全面改善,居住条件普遍高于当地村民平均水平。
坐落在公主岭市的吉林省第一荣复军人医院,多年来为许多抗战老兵提供了疗养和康复治疗。副院长马向阳介绍,吉林省第一荣复军人医院积极打造四位一体的疗养模式,提供优质服务,让老兵们感觉到在这里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我们要努力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老兵心坎上,让他们的晚年生活过得更加幸福。”
“这些抗战老兵是我们共和国的宝贵财富,也是共和国的功臣。作为民政部门,我们有职责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保障好他们的基本生活,让他们安度晚年。”省民政厅副厅长李轩介绍,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省民政厅将要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抗战老兵的抚恤补助生活标准,以及为健在的抗战老兵发放代步的轮椅和助听器。
爱心送暖花千树,骏马扬蹄路万程。让曾经流血流汗的老兵们安享晚年生活,为老兵们解决后顾之忧,是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军区对老兵关心关爱的出发点,更是落脚点。关心关爱,从不是一句口号,他是实实在在的行动。用行动保障老兵生活,用行动向老兵致敬,祝你们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