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与文化遗产是值得保护的,泰山的悠久历史文化更值得我们去保护。
现存岱庙的“汉柏图”碑刻有四通,分别为汉柏院内西北角高台上的明代陈昌言的“汉柏图赞”碑和清代乾隆皇帝的“御制汉柏图”碑,另外两通立于雨花道院西侧,为现代刘海粟的“汉柏图”和林锴的“汉柏图”。
据泰安墙体广告了解,陈昌言“汉柏图赞”碑,刻制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七月,陈昌言绘汉柏图并题赞语,左佩玹篆额“汉柏图赞”。赞语为“有宛者柏,蟠株灵宇。植之何年,云自汉武。形寄青峦,巍峙崇阶。兄彼秦松,弟乃唐槐。飞润流津,函云漏月。乔柯孤引,修干高揭。亭亭偃盖,蔽芾侯甸。镇厥东土,荫兹下民。我来其下,徘徊徙倚。图以鐫之,听夕仰止。晋濩泽道庄陈昌言题,崇祯十五年壬午秋七月,关中耀州左添左佩玹篆。”现碑额及汉柏图尚可,赞语多漫漶不识。
陈昌言所绘汉柏图为现今名为“赤眉斧痕”的那一株,在又经历了近四百年的岁月洗礼后,汉柏的长势更加旺盛,枝叶越加茂密,陈昌言那具有浓厚文人气息的汉柏图委婉、永久地留在了石刻上,得以让现在的人还能欣赏到汉柏以往的靓丽身影,体味岁月的滋味。
乾隆皇帝一生十余次登临泰山,留下130余首诗文,其中六首为汉柏诗,由此可知其喜爱汉柏程度之深。“御制汉柏之图”碑刻亦是人们喜爱的碑刻画之一。
“御制汉柏之图”碑额作柳叶篆,碑阳刻汉柏一株,跋曰:“岱庙东院汉柏六株,森郁庭宇,信数千年神物。其东北隅一株尤为轮囷奇古,壬午初夏南巡回跸经此,默识其状,以归毡庐,清暇点笔成图,并系短句;遥望嵩山结昆仲,近临西院是云仍。大椿岁月犹虚拟,万古埢桓永瑞凝。”此段文字多漫漶不识。
“御制汉柏之图”碑在四通碑刻中型制最大,又因了皇帝的原因,这通碑刻也最为有名,历来受到人们众多的关注和赞誉。石碑上所绘制的为泰安八景之一的“汉柏凌寒”,现在的“汉柏凌寒”虽仅靠三十余厘米的树皮存活着,已没有往日的“风光”,但它顽强的生命力更激发人们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刘海粟《汉柏图》碑与林锴《汉柏图》碑皆为2007年刻制,其作品原件保存于泰安市博物馆。
刘海粟作为杰出的美术家、教育家、美术史家、画家,在来泰其间留下许多书画作品,“汉柏图”是其中的精品。当年他在汉柏前现场泼墨挥毫,一气呵成绘制此丈二巨幅汉柏图,其深厚的艺术魄力倾倒众人,为了表示对汉柏的崇敬,作品在绘制完成后,专门带回北京,请荣宝斋的师傅精心托裱后送还,刘海粟并亲笔题签记录此过程。
林锴作为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诗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他所绘制的“汉柏图”文人气息更为浓烈,整株汉柏不是画出而是用篆笔写出,使画面更具有一种高古的气质。
这两通碑刻,在雨花道院新立的众多碑刻中显得卓而不群,受到众多游客的青睐。
汉柏虽然只是古柏中的沧海一粟,但它们身经数朝、历尽沧桑的顽强精神,不但被誉为活着的化石,更是宝贵的物产资源、珍贵的历史文物,描绘它们的诗文与碑刻也和汉柏本身一起,已经成为泰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泰安岱庙汉柏因其久远的树龄和古雅的身姿历来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历代留有众多脍炙人口的诗句,也有描绘其曼妙身影的碑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