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朔州市墙体广告制作 以“塔、城、山、水”为载体 以“和合文化”为主脉
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动经济作用大。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是适应人民群众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和生态环境改善意义重大,对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具有重要作用。2014年为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从五个方面提出二十条意见,并首次详细披露了下一阶段各部门的工作进度安排,2015年底前要求出台具体措施、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工作项目多达18项。
朔州市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将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来优先发展,积极响应国家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坚持改革创新,抓住产业结构转型、旅游出游方式转变与交通条件改善的机遇,发挥特色旅游资源优势,立足晋北,辐射京津冀蒙,以“塔、城、山、水”为载体,以“和合文化”为主脉,以重点景区建设为核心,全力打造集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的晋北休闲旅游目的地。朔州市委书记王安庞指出,朔州市地处内外长城之间,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辽金文化、边塞文化、军事文化、佛教文化、古建文化等多元文化特色鲜明,亮点突出。我们要认真研究,仔细琢磨,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开拓意识、机遇意识和发展意识,谋划加快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充分体现高起点、高水平、高品质和大思维、大手笔、大气魄的理念,努力打响以应县木塔为龙头的佛教文化,以山阴广武汉墓群、广武古城为重点的边塞文化等品牌,尽快实现文化旅游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互动。加快推动朔州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朔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海渊说:“朔州旅游业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地域优势和特色优势,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直以来,朔州市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把旅游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下一步,朔州市将紧紧抓住机遇,把旅游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绿色产业,加大旅游文化项目建设力度,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希望省旅游局和省旅游联盟商会在旅游发展规划、旅游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对朔州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推动朔州旅游不断迈上新台阶。”
朔州市本着“旅游发展,规划先行”的原则,立足朔州实际,认真调查研究,依托专业的旅游规划设计团队对全市旅游产业发展进行规划设计,为后期开展招商引资奠定基础。目前,市、县两级旅游总体规划已全面完成,重点景区规划正不同程度地开展。总体来说,朔州市旅游产业规划大部分已完成编制编绘,进入落地实施阶段。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行业促进、市场推动”的发展模式,以改革的精神和开放的思路,积极响应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创新体制机制、培育市场主体,发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带动作用,尝试进行“涉旅、涉服”产业要素的市场化改革。截至目前,杀虎口景区由大同煤矿集团朔州煤电有限公司与右玉县政府合作开发经营;平鲁区北固山、乌龙洞景区正式托管山西森福边塞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并已正常运营;大广武旅游区由市政府招商引进的长治福泰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开发,目前,景区概念性规划已完成,并两次召开研讨会进行提升完善,已顺利通过评审;东榆林水库生态欢乐岛由朔州市神水桑源生态农牧有限公司投资开发,目前正在进行前期基础设施建设,该项目弥补了朔州市避暑亲水游、温泉度假游的发展短板,市场前景看好;怀仁县金沙滩民俗文化生态美食旅游项目群,由怀仁县云海生态园有限公司投资开发,之后由投资方作为市场主体运营。
在景区创建与建设方面,一是标准创建取得突破。经过不懈努力,朔城区崇福寺景区、怀仁县金沙滩景区于今年5月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家4A级景区。朔州市国家4A级以上景区数量已达到4家。2014年12月5日,平鲁边塞文化旅游区也通过了市景区星级初审小组的初审,待省景评委进行初审后,将向国家旅游局提出验收评定申请。二是成功评选最美旅游村。在省旅游局和省农业厅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山西最美旅游村”评选活动中,朔州市朔城区青钟村、平鲁区西易村、山阴县北周庄村、怀仁县鲁沟村、应县中曹山村、右玉县杀虎口村以其特色鲜明、公众认可、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优势,荣登该榜。三是成功评选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在省农业厅和省旅游局联合主办的“山西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评选活动中,我市朔城区神头镇吉庄村成功入选,通过打造特色鲜明的精品休闲观光农业旅游项目,对我市经济发展、农民就业增收和新农村建设将起到重要的引领带动作用。
挖掘特色魅力 宣传另辟蹊径
朔州市旅游局创建的三条特色旅游线路分别为:第一条是礼佛祈福线路产品。这条线路以朔城区崇福寺、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为主;第二条是边塞风情线路产品。这条线路以广武景区、金沙滩景区、清凉山景区、杀虎口景区为主;第三条是休闲避暑线路产品。这条线路包括以东榆林水库为主的桑干河流域、以西山百里生态林为主的绿色走廊和以全景4A为主的绿色右玉。朔州市立足旅游资源禀赋,结合当前群众喜欢的旅游方式,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全方位加大旅游开发力度,增强旅游业发展后劲。其中应县木塔作为世界三大奇塔之一,与巴黎埃菲尔铁塔、意大利比萨斜塔齐名,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也是唯一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塔,不少的中外游客都慕名而来。应县木塔是一种永恒的,划过亘古的深沉的东方文化,一直是朔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对象,自2014年12月4日起,应县木塔抢险加固工程正式开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携手山西省古建筑保护工程有限公司,对应县木塔严重倾斜部位及严重残损构件进行研究性加固。国家投入应县木塔抢险加固工程的经费748万余元,计划于2016年6月5日竣工。近几年旅游发展突出的右玉县坚持“生态立县、旅游活县”的理念,深度融合生态、旅游优势资源,努力打造山西省生态旅游基地和北方避暑胜地,取得的成绩斐然。右玉县有“冬天的白玉石”的美誉,冬季漫长,冰宽雪厚,一年中有长达5个多月的时间可开展滑雪、滑冰等冰雪运动。右玉县深度开发冰雪旅游产业,打造出了两座标准的高山滑雪场,其中小南山滑雪场的雪道总长达1200米,目前是山西省现有最长的雪道,并且成功入围“2014山西百佳休闲旅游产品‘十佳文化体育娱乐产品’”。此外,牛心山滑雪场创新推出的夜间滑雪服务,让游客在右玉可以享受到全天候的滑雪体验。
2014年,朔州市旅游局在落实“美丽山西休闲游”若干优惠政策措施的同时,遵循政府主导、群众参与、整合资源、市场运作、厉行节约、注重实效的原则,依托第五届中国·右玉西口风情生态旅游文化节,集中开展“美丽朔州清凉游”旅游宣传促销工作。朔州市旅游局通过制作十种语言的城市宣传光碟,印制了《美丽朔州》六折页及增加精品旅游线路、购物点等内容来丰富完善旅游宣传点。并且通过参加中央电视台主题形象宣传推广,分别在CCTV-1《新闻联播提示收看》黄金时段、新闻联播提示收看套售项目《新闻30分》和《今日说法前》及《微栏目》的《魅力纪录》栏目等加强宣传推广。另一方面,朔州市旅游局以建设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景区为目标,推进“智慧旅游”综合平台建设,不断完善以朔州旅游政务网、资讯网为主体的旅游信息化建设,进一步丰富了朔州旅游政务网、资讯网的旅游资源数据、旅游服务数据,逐步增加电子地图、虚拟旅游等多媒体数据功能,为公众提供更为便捷的旅游公共信息平台,为来朔游客提供方便、快捷、准确的旅游导览信息。2014年,朔州市旅游局创建了官方“朔州旅游(szly0349)”微信平台,同时与百汇吉讯(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合作,设计制作最先进的集推广、营销、支付、统计报表于一体的微信平台,及时发布朔州旅游最新资讯、旅游景区(点)等内容,推介朔州旅游,为游客打造指尖上的旅游顾问。此举是朔州市旅游局继旅游网资讯版、政务版后的第三大网络营销手段,标志着朔州旅游网络宣传全面进入“微营销”时代,有力推动朔州旅游跨入智慧营销的新时代。此外,朔州市的旅游宣传突破传统的方式,在2015年2月27日,中国旅游摄影网朔州摄影师俱乐部授旗揭匾仪式在朔州市光华大酒店举行。中国旅游摄影网朔州摄影师俱乐部的正式成立,为朔州市宣传旅游,提高朔州对外知名度又创建了一个新的平台,通过摄影把朔州宣传出去,为朔州的旅游发展做出贡献。
旅游开拓成效显著 市场反应持续良好
2014年集中开展了“美丽朔州清凉游”旅游宣传促销工作,2月朔州市旅游局赴阳泉市参加了山西旅游联盟商会第六届年会,并作专题推介;6月赴义乌参加第六届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6月,组团参加省旅游局赴闽、桂、湘三省进行“晋善晋美·美丽山西休闲游”旅游推介活动,应县木塔作为专题进行推介;赴北京参加2014年中国北京国际旅游博览会;赴太原参加“京冀晋陕”高铁旅游城市联盟旅游推介活动。此外,组织好省外旅行商考察踩线活动。不断地走出去同时请进来,办好专题推介会,朔州市旅游局做到了聚集宣传的热效应,使旅游收入效益得到新的突破。2014年,朔州市旅游总收入109.29亿元,完成全年计划指标的107.36%,同比增长29.92%,增幅排名全省第二。其中,接待国内游客1148.23万人次,同比增长29.52%;国内旅游收入109.17亿元,同比增长32.30%;接待入境游客5895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00.24万美元,旅游经济运行态势良好。据统计,2015年1-3月份全市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844人次,同比增长4.33%;实现旅游外汇收入30.35万美元,同比增长4.98%;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数174.67万人次,同比增长19.5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5.89亿元,同比增长17.83%;实现旅游总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