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固原市墙体广告发布 7月6日,驱车前往泾源县大湾乡何堡村的路上,市农牧局畜牧中心主任张国坪一个劲地“炫耀”:“何堡村农民是真正靠养牛致了富,如今这个村子‘牛’气得很!”
进了村,到了村支书张广田家。院落干净整洁,两栋牛棚错落而建。已当了15年村支书的他,是村里较早的养殖户,养牛已有20多年。从1头养到10头,一头牛从600元卖到了万元以上。如今,他是泾源县聚心肉牛养殖合作社的“头”,是163名社员的主心骨。
“聚心,凝聚人心。合作社起这个名,就是这么个简单想法。现在,何堡村227户,户户养牛。我们村的牛,卖价高出市场价20%左右,就这还不愁卖,客商上门收购。”张广田毫不“谦虚”。
“真有这么‘牛’?”
“不信你问张主任。”
听此言,一旁的张国坪笑了,频频点头,道出了缘由。
何堡村村民的牛棚里,以前只有一个品种——秦川母牛。2006年,由日本国际协力财团援助、自治区政府配套资金支持的跨国合作项目“神内宁夏品牌肉牛产地形成综合援助项目”落户固原。项目旨在通过资金、技术援助,培育优质高档肉牛。2010年,何堡村被列入项目二期,成为全市5个繁育基地之一。项目的实施,不仅为何堡村引进了安格斯这个新“成员”,还颠覆了何堡村民的传统养牛方式。技术人员进村入户,现场指导。饲草三贮一化、牛犊早期断乳、隔栏补饲……养牛还有这么多讲究?何堡村民头一回知道了这么多技术名词。营养要均衡搭配,要注意骨骼、内脏的发育……这牛还有这么难“伺候”?何堡村民明白了,养牛的学问还真不少。
8个月后,第一批繁育肉牛亮出了“身价”,当时以高出市场价20%的价格被收购。何堡村民开眼又开心。
“神内宁夏品牌肉牛产地形成综合援助项目”二期实施了4年,去年年底结束。项目结束了,技术留下了。如今,何堡村养殖的肉牛已打出了品牌,陕西、甘肃等地的客商纷纷上门收购。
以前,牛贩子上门收购,左挑右拣,牵着何堡村民的“牛鼻子”。现在,客商进村收购,聚心合作社说了算,何堡村民“我的地盘我做主”。
“现在每头牛都在合作社过秤,精准出售,保证大伙一分一厘的收益。”张广田赶忙介绍。
“今年的价格是多少?”记者问。
“市场价每公斤23元,我们村的能卖29元。”一组简单比对数据让张广田的语气中带着“得意”。
“那还真是‘牛’”。记者笑而附和。
“那可不是,养牛提供村民人均纯收入3900多元呢!我两个闺女上大学,全靠养牛呢!”此时的张广田,也已“牛”气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