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墙体广告 7月11日,达茂旗再迎文化旅游盛会,第三届中国游牧文化旅游节将举行。
“达茂旗利用得天独厚的草原优势、文化优势和区位优势,以举办节庆活动为抓手,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档次,带动三次产业转型升级。”达茂旗旗委书记伏瑞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游牧文化旅游节的举办,为达茂旗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转型升级带来了强有力的动力。
促进了县域经济转型发展。首届中国游牧文化旅游节,完成文化旅游增加值5.47亿元,同比增长19.7%,占GDP比重达到3.3%。第二届中国游牧文化旅游节期间,游客接待量达到95.5万人次,占总接待游客量的62.7%;实现营业收入3.82亿元,占旅游营业收入总额的62.8%。仅开幕式期间,接待游客量突破17万,实现经营业收入6900多万元。参与各项活动人数达到48.7万人次,同比增长19.1%。带动当地相关行业实现营业收入9.52亿元,同比增长22.7%。
促进了农牧民增收。借助中国游牧文化旅游节的举办,达茂旗一大批绿色农畜产品,产销双旺,供不应求,年销售收入突破5亿元,实现了以“质量”换取“价格”。带动了民族手工艺品生产经营的发展壮大。从去年开始,连续两届举办牧民手工艺品制作培训,已进行八大种类50多人的培训,培训学员制作的手工艺品,在那达慕期间被游客抢购。目前,仅百灵庙镇就有民族手工艺品、奶食品和民族服饰销售店18家,年销售收入300多万元。文化旅游节期间,达茂旗“农家乐”、“牧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目前,全旗共建成农牧家乐360多家,能够一次性餐饮接待能力达四万多人、住宿能力两万多人。
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举办文化旅游节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深入挖掘和传承民族文化。整个文化旅游节,传承文化的载体非常丰富。据统计,两届文化旅游节关联民族文化的活动占到90%以上,通过这些活动,许多尘封已久的民族文化被重新唤醒。达茂旗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哈撒儿祭祀文化之乡”、“中国楚拉嘎好来宝文化之乡”,“中国蒙古族游牧文化研究基地”,取得了“中国游牧文化旅游节永久举办地权”。敖伦苏木古城被列入“蒙古族源、元朝帝陵”国家保护项目,地区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
促进了生态保护建设。在文化旅游节的影响下,达茂旗有机牛羊肉迅速走俏,价格实现翻番增长。马产业蓬勃兴起,牧民养的马,既可以参加比赛拿奖金,也可以用来让游客骑乘体验,如今培养一匹好马,就等于过去养10匹普通马,在这种利益的引导下,牧民养畜自觉从“贪多”向“求精”转变,从根本上解决“禁牧”和“禁养”的矛盾。
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据统计,文化旅游节期间,有超过60%的农牧民参到与文化旅游相关的产业,户均收入增加30%以上,有效解决了“就业难”、“增收难”的问题。
促进了达茂品牌的提升。中国游牧文化旅游节期间,每年接待记者300多人次,接待各地游客近百万人次,推出了一批达茂牌产品和精品旅游线路,达茂旗自驾游品牌开始形成,带动兴建了20处高档自驾游营地,达茂美誉度和对外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通过办节,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将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达茂旗新兴支柱产业,成为欠发达地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将达茂旗打造成包头市文化旅游中心和自治区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