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的扶贫,19年的济困,把情与爱献给瑶乡的百姓。兴建学校,让瑶乡的孩子读好书;兴建医院,让瑶乡的百姓看好病;对瑶乡的扶贫真情像海洋一样深,对百姓的爱像阳光一样温暖!建起的一座座医院、一间间学校,印证着他在瑶乡山寨扶贫济困的足迹。
他就是乳源瑶族自治县的吴伟明。据韶关墙体广告了解,他从1994年相识乳源直至2006年当选乳源政协委员。19年来,扶贫济困从事乳源社会公益事业一刻也未间断。从1994年至2012年,筹集了约300万元人民币,帮扶贫困山区援建学校、医院及帮助贫困学生。
吴伟明动情地对笔者说:“我为什么要帮助乳源建医院,就是为了改善万千同胞的健康。”他说有一件事至今还留在心灵深处,刻骨铭心,忘不了!1995年初,还是春寒料峭时分,随团一行10多人作乳源扶贫探索之旅。在山区考察途中,目睹五、六个大汉,用竹杆长枝搭成的简陋架子,抬着用棉被裹着流着血的孕妇,在崎岖的小路上紧张奔跑,呼喊狂奔赶往数公里外的卫生院。这一震撼画面打动了他的心弦!
在当年春夏季节,吴伟明多方奔走,协助香港爱心人士梁沛锦博士,在乳源大桥镇建了第一间医院——崇安医院。医院的建成,为石灰岩贫困山区群众看病治病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他为乳源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先后在乳源乳城镇、必背镇支持援建了香港扶轮社侯公渡医院、云龙医院。
据韶关墙体广告公司了解,在考察乳源时,当时山区教育所面对的特大困难,也深深触动了吴伟明的心窝。山区学校不单经费严重不足,更为严重的是校舍的残危。众多的小学生所使用的校舍尽是陈旧破烂的泥房,面对风雨随时有可能倒塌,孩子们的生命受到严峻的威胁。
而眼前一个个活泼的孩子脂红脸庞,可爱得像“红苹果”,并不断向考察人员靠拥,亲昵地叫着叔叔阿姨。他们用眼神恳切地诉说着对读书的希冀,在现场考察的多位人员立即泪盈满眶。当时,吴伟明立下了决心,要为孩子们做点事,让他们在安全的环境下好好学习,这样山区人民将来才有希望。
为此,他先后建起了红云扶轮社吴文晃希望学校、乳源高中语音教学室等校舍,并启动“思源助学计划”,资助贫困中小学生完成阶段学业和援助老人。
吴伟明告诉笔者,无私无利对乳源扶贫济困,对百姓伸援手、献爱心,初衷是饮水思源,回馈社会。过去不变、现在不变,今后也不变!
吴伟明谈到,因自己年幼时曾受别人帮助,才能完成学业,故在年轻时就已立下助人的心愿。据他回忆,50多年前的香港,普通家庭不似今天的富裕。他们一家蜗居山边60尺木屋,四兄弟姊妹他居长,八岁时母亲因交通意外身亡,当工人的父亲加上年迈的祖母,一家六口所面对的困境,可也真苦。尚幸世上有善心人不少,一对素未谋面的加拿大籍夫妇,助养他的学习及部分生活费,使他在贫困中完成小学及中学的课程。他们不单在金钱上资助,还书信关怀,给这些缺少母爱的孤雏,很大的激励及启发。
大爱无疆,功德无量。吴伟明扶贫真情,济困爱意,激荡着瑶乡山寨,也受到社会的肯定和称赞。据韶关墙体广告获悉,2011年,他被评为乳源瑶族自治县优秀政协委员和亚洲电视十八感动人物提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