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墙体广告近日,我省的南昌航空大学、井冈山大学、九江学院3所高校大学生遭受暑期打工圈套。近1700名学子暑期准备前往深圳、上海等地打工,由于中介公司“不靠谱”,却无法按协议安排暑期作业。
现在,大学生请求交还已收取的近18万元费用。令人想不到的是,中介公司在这个时分当起“甩手掌柜”,负责人不见踪影。
天资不靠谱
未获得效劳许可证
江西墙体广告暑假时期,不少大学生想经过中介公司找份兼职或打短期工,而中介公司又需求一批了解高校的大学生在校内招人前往外地打工,因而学校招工代理人在我省高校应运而生。
5月23日,井冈山大学、九江学院学校招工代理人段辉辉、肖荣和南昌航空大学刘敏、张豪一道,与自称是江西纳才劳务差遣有限公司股东的杨光挺签署暑期劳务协议,而协议上甲方公司盖的是江西一诺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诺公司”)公章。
“从事大学生暑假工中介,需获得人力资源效劳许可证。经查,上述两家公司均未在人社局获得该证。”南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证局人力资源商场处副处长戢远东泄漏,不论是纳才仍是一诺公司,均无天资从事人才中介作业。
许诺不靠谱
协议虚构打工“钱景”
虽然无天资,被欺骗的学校招工代理人仍是一步步堕入杨光挺及一诺公司许诺的暑期“钱景”中。14日,刘敏、肖荣向记者出具了4份协议,其中清晰为每名有志愿打暑期工的大学生介绍作业,保底薪酬为2020元,加班日薪酬上浮150%至200%,体检费60元和别的卡费30元需学生自理。
6月下旬,南昌航空大学、井冈山大学和九江学院的学校招工代理人招集总计1690余名大学生参加一诺公司安排的暑假工行列中。杨光挺曾许诺,7月5日前执行每一名学生的暑期作业。
但是,作业发展并非幻想那般夸姣。“6月28日晚接到告诉,一诺公司将派3辆大巴前来南昌航空大学接人,医院的体检车却只字未提。”刘敏泄漏,3辆车只能带走150人,这就意味着410人的暑假作业无法执行。每人60元的体检费换来的是一叠来历不明,并已填写好的体检单。事实上,没有任何一名学生进行了体检,体检费去哪儿了?。
井冈山大学和九江学院的状况千篇一律。“从前许诺将安排580名学生进入深圳富士施乐公司打工,后来俄然变卦说与该公司和谐失利,要曲折到上海、安徽等地。”井冈山大学校园招工代理人肖荣介绍。
退钱不靠谱
18万费用退三分之一
“体检费、薪酬卡费先由咱们代收,再悉数交给杨光挺。6月下旬,一诺公司单方面进步协议中的体检费至80元。由于招人时期需求必定宣传费,咱们收取每位学生130元,别离是80元体检费、30元卡费以及20元宣传费,合计72800元,实践收了6万余元。”刘敏泄漏。此外,九江学院依照110元/人收取,550人共交纳费用6万余元;井冈山大学依照原协议90元/人收取,580人合计交纳5万余元。三者相加合计约18万元。
截至7月14日,1700多名期望打暑期工的大学生被一诺公司放置一边,杨光挺当起“甩手掌柜”。刘敏无法地告诉记者,杨光挺曾在电话中扬言概不退钱,还要挟说不要再问,不然“弄死你”。并表明“合同现已实行完,如果走司法程序你一点办法都没有,我表哥的姑父是副处长”。
在学生的强烈请求下,7月1日、7月5日杨光挺及一诺公司先后向南昌航空大学、九江学院别离退款2万、4万元,合计6万元,这笔钱已悉数均摊交还,而井冈山大学则一分没退。“提成肯定是拿不到,现在,只期望同学们从前交的钱能交还。”肖荣说杨光挺现在回绝答复,也不接电话。
堵不如疏
高校应引导规范中介入校
13日至14日,记者屡次拨打杨光挺自个电话,杨光挺宣称学生钱款交还之事已处理稳当,并回绝作进一步交流即挂断电话。
“公安部分奉告,由于存在合法协议,因而中介公司回绝交还悉数费用的行动属于民事纠纷领域,并不能定性为欺诈,无法刑事立案。”13日,井冈山大学保卫处有关负责人泄漏,中介公司回绝悉数交还费用严重损害学生合法权益,学校屡次致电杨光挺及一诺公司,请求满意学生合法请求。现在,学校正在帮忙学生提起诉讼。
大学生打工怎么避免合法权益受损害?南昌市洪城律师事务所李竹青介绍,无论是大学生自个仍是学校招工代理人,在与中介机构协作时必须承认其一起持有合法营业执照和人力资源效劳许可证,此外,必定要看清对方营业执照,了解经营范围是不是合理。“任何招聘单位不得以任何名义向求职者收取押金、报名费等,还未正式到岗上班,就请求学生交纳押金等各种费用的中介机构应当予以回绝,一起向劳作部分举报以保证自个的合法权益。
“两边有协议并不意味着就必定属于民事纠纷,若存在故意欺骗,可定性为欺诈。”李竹青律师表明屡次听过大学生暑期工欠薪维权案例,但由于时间、金钱等因素,真正走上法庭的学生并不多。“有些不法分子瞅准大学生暑期工商场,骗得押金、体检费的事情屡见报端,乃至构成黑中介、假厂家的欺诈产业链。”在他看来,此类违法行动,取证难度并不大,关键是公安、工商、劳作督查等部分应联合查询法律,迅速出击方能根绝。
李竹青主张,政府部分应转变思想,变“堵”为“疏”,及时督促各高校出台有关方针,安排在校大学生进行暑假打工防骗教学,并成立作业组,恰当引导规范工作中介机构入校招募学生,一起禁止校内开展招工代理宣传。